【第1節 女孩的心理】
(1)
一個男孩要知道一個女孩的心理,從哪方面入手呢?從情感的范圍入手。男孩喜歡打來打去的游戲,喜歡軍事和政治,喜歡天文宇宙,喜歡電子科幻,而女孩天生就對這些不感興趣。從這種區別,就可想而知女孩的情感范圍和局限。然后就設想一下,如果自己也是這樣的,那么自己的情感會是什么樣。在思想上,對自己“閹割”一下。這個想清楚了,對女孩的了解,第一步就完成了。也就是說,女孩的情感范圍是比較小的,把軍事、政治、天文宇宙、電子科幻,這些男孩感興趣的方面都拋開了,就剩下現實的日常生活了,例如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方面的事物了。但這還不完全等于女孩的情感,然后就要說第二步了。
男女的興趣愛好,就決定了男女的分工,所以女人覺得很多事就交給男人了,這樣自己就省事了,而且不用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例如家電壞了,顯然是男人去修,總不能讓女人去修吧。所以女人就有了依賴心理,很多事就推給男人去做了。再有,男人有體力優勢,所以搬家具也是男人去做。自古男主外,女主內。例如古代男人耕地,做體力活,女人在家里做飯、掃地、織布、照顧孩子,這就是最自然,最符合男女特點的分工方式,當然現在男女都要出去工作了。
對女孩第三步的了解是女孩要得到一個好男孩,那么女孩內在上,就要表現的溫柔可愛,外在上,把自己打扮的干干凈凈、很漂亮,這樣才能吸引男孩。這樣才能得到一個好的男孩,一個擅長掙錢,養家糊口能力強的男孩,生活中各方面都能把女孩幫助好。在女人心里,愛情雙方的付出上,女人主要是把自己弄的干干凈凈,漂漂亮亮,照顧好家庭和孩子,每天要做很多的家務,而男人在外面努力掙錢。女人覺得為了愛情生活,自己付出了很多,那么男人也應該付出很多。
第四步的了解,女孩希望男孩把她當寶貝一樣呵護著、寵著,關心在意著,被人男人捧得高高在上。冬天還看見有的女孩穿個裙子出去,女孩受了那些冷,就是為了路上的男人們,在眼神中,把她捧得高高在上。在無數男人的眼神中,女孩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
第五步的了解,女孩面子薄。例如男孩在街上摔倒了,弄了一身泥,也沒什么,回家洗洗就行了。而女孩路上摔倒了,弄了一身泥,走在街上,就覺得很沒面子。所以女孩各方面都比較小心謹慎。而且女孩擔心自己惹出什么事,自己是個弱女子,也不好應付,所以也要小心謹慎。
第六步的了解,就是愛情的穩定。女孩把自己打扮很漂亮,才能穩住男人的心,讓男人心里只有她。女孩擔心男孩喜歡上其她的女孩怎么辦,所以只有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女人很在乎男人是否對她關心在意,因為這也決定著愛情的穩定。
前面六步說的都是男女的區別,第七步說的是男女的共同點,男女都是人,都具有人的共同點。例如喜歡吃好吃的東西,喜歡玩,累了就想休息。理解共同點,也很重要。
(2)
妹妹也是女人,所以先對女人的心理有個大體了解。然后具體說妹妹。
我沒有實妹(親妹),我沒有和妹從小到大的經歷,但是我可以看兄妹的故事,我可以了解別人兄妹的事情,然后我會整理和分析,所以我還是可以理解妹的心理。
在妹妹心里,哥哥就是要保護她,寵著她。妹妹可以在哥哥面前驕橫,反正哥哥要處處寵著她,處處疼愛著她,處處順從她。兄妹意見不同時,妹妹只要一哭鬧,哥哥就心軟了,順從妹妹了。妹妹確定已經把哥哥的心牢牢拴住了,所以自己驕橫也無所謂。妹妹無理取鬧,就是讓哥哥去寵著她,討好她的。所以在一些兄妹生活的動漫中,妹就是個傲嬌。但如果哥不寵著妹呢?妹又會變成個楚楚可憐的樣子,去討好哥。傲嬌和楚楚可憐都太極端了,男孩心里希望妹處于傲嬌和楚楚可憐之間的樣子,也就是一個最正常的樣子,能夠自強自立,不用刻意在哥面前表現樣子,而是做最自然、最真實的自己。
如果哥的遠方表妹來了,而實妹正在外面玩,那實妹肯定要跑回家,然后在哥面前表現自己比表妹更好。實妹希望自己是哥心中唯一疼愛的人。
妹會在哥面前表現一個好的形象,從而牢牢拴住哥的心,所以妹平時在家里,也會把自己打扮的很漂亮。性格上像是可愛和傲嬌的融合體,又像是一個賢惠的家庭主婦,能把家照顧好,而且在生活上管著哥哥。雖然妹妹比哥哥小,但并不是哥哥管著妹妹。哥哥生活上有什么小錯誤,妹妹都會提出來,并要哥哥改正。例如不準哥哥睡懶覺,一大早就把哥哥叫起來了。哥哥起來后,看到妹妹已經做好了早飯,好吃又營養豐富。妹妹刻意給哥哥做的,用這種方式表達著親情的愛。
(3)
女孩很需要安全感,需要安心踏實的小生活。
女孩比較現實,對打來打去的虛擬游戲沒興趣。
女孩比較謹慎、小心、保守。因為擔心自己的疏忽而失去安全感,擔心惹出有些麻煩,自己作為弱者,難以解決麻煩。
女孩面子薄,更注重自己的面子和形象。例如男孩摔倒了,弄得滿身泥,走在街上不覺得難堪。但是女孩摔倒弄得滿身泥,走在街上就會覺得非常難堪。就是說,女孩不能像男孩那么放得開、那么隨意。再例如上課時,男孩被老師批評一下,覺得沒什么,而女孩上課被老師批評,就覺得很沒面子。
女孩在生活上精打細算,很有計劃的,不像男人那么隨意。
女孩覺得有了男孩,就有了依靠和幫助,被他愛著,被他寵著,被他養著,被他保護著。
女孩是要養的,并不只是浪漫的去愛就可以了。
男孩不要只顧著女孩的吸引力,男孩還要考慮自己在女孩心里的吸引力是什么,就是說女孩覺得什么樣的男孩有吸引力:又高又帥,善良、體貼,陽光、開朗、聰明,有知識和技能,有養家糊口的能力,能保護好女孩。
女孩有喜歡的男孩時,會刻意打扮自己,來吸引男孩。所以一個平常穿著樸素的女孩,忽然把自己打扮的很漂亮,可能是有男朋友了。
女孩和男孩的親密關系,有時既不能太近(還沒決定好戀愛),也不能太遠(不想失去那個男孩)。因為要等著那個男孩努力的追求她,來證明是真的深愛她,等著那個男孩積累一定的資本和條件,女孩才愿意把自己放心的交給那個男孩。
女孩很在意男孩是否關心、在意她,女孩能從細節看出男孩是否在敷衍她。男孩對女孩的關心和在意,對于女孩來說,是愛情維持穩定的關鍵指標。
女孩在男孩面前撒嬌和無理取鬧,是希望男主角寵著她。女孩在放心的人面前,才敢撒嬌和無理取鬧。
古代男主外,女主內,男耕女織。現在不是那樣了,但是女孩還是覺得有些事就該由男人去做,例如抬個家具,修個家電,這些事女人覺得自己不擅長,也不該由自己去做。畢竟男女分工還是存在的,而且男人能做的一些事,女人就不用自己動手去做了,這也是讓男人照顧她的體現。而家務就由女人來做了,這是女人的本分。如果男人自己想用勤于做家務來討好女人,其實并沒有討好的作用,只會讓女人覺得他降低了男子氣概。男人討好女人要用其它方法,能體現男人魅力的方法。
戀愛中,男人往往在意女人的年齡,而女人不太在意男人的年齡,只要男人有足夠的實力。
女人雖然生活上精打細算,但是化妝打扮上,并不會那么節省。因為女人明白,化妝打扮漂亮了,吸引到男人了,男人養她了,回報比付出更大。
在女孩心中,男孩分為兩種:一種是青春時期,喜歡又高又帥、開朗陽光的男孩,另一種是要結婚過日子的男孩。真正愛一個女孩,不是中學時期,表現的開朗陽光,打個籃球,在女孩面前秀一下的那種男孩。而是開始很努力的學習,將來有資本與其他優秀男孩競爭所愛的女孩,即便因此減少了中學時期和所愛女孩在一起的機會。也不再打籃球了,要告訴自己:我在未來等著你。
(4)
一個很漂亮的女孩,身邊有時會跟一個不怎么漂亮的女孩。因為很多條件好的男孩,會追求那個很漂亮的女孩,那就要討好很漂亮女孩最好的朋友,也就是那個不怎么漂亮的女孩,希望她來幫助和撮合愛情。這樣男孩和不怎么漂亮女孩在一起的時間就多了,關系就好了,彼此親密了。其實那個不怎么漂亮的女孩,可能一開始就知道那個男孩追求那個很漂亮的女孩,會不會成功。如果不成功,那個不怎么漂亮的女孩,就很容易得到追求很漂亮女孩的男孩。這才是那個不怎么漂亮的女孩,撮合男孩和很漂亮女孩的原因。這種不怎么漂亮的女孩和很漂亮女孩的友誼搭配,對于不怎么漂亮的女孩來說,可以得到原本自己沒有條件得到的男孩,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
男孩的房間布置比較簡單、整齊,因為男孩懶得勤于收拾和整理屋子。但是女孩勤于做家務,所以女孩的屋子不需要像男孩那樣簡單整齊,女孩屋子的布置,更側重于方便、實用。
【第2節 日本文化】
寫日本人的生活,寫日式風格的小說,就要先了解日本文化:
(1)
概述:
動漫一般講述青少年的生活。日本人普遍熱愛動漫,并成為日本文化的標志,說明日本人普遍追求那種單純。
日本和韓國雖然是鄰國,但是文化本質完全不同。日本人普遍喜歡動漫,動漫講述的是青少年的生活,而且男主角不是總裁或富二代,劇情是脫離名利的。但是韓劇講述的都是進入職場后的成年人生活,男主角往往是總裁或富二代,劇情是基于名利的。
日本宅男(常年待在家里不工作的人)比較多,因為低**,金錢和物質對生存的重要感比較薄弱,而且沒有強烈的名利心,所以沒有工作掙錢的動力。還因為喜歡小說、動漫等虛幻的事物,不是活的很現實,也就對現實中的物質需求低了。但根本原因是日本人普遍喜歡動漫,也就意味著日本人普遍喜歡青少年時期的單純情感。
對日本女性的調查采訪中,日本女性擇偶,對男性的收入要求很低,只要夠基本生活就行了,甚至不打人就行。日本的大多數家庭,男人去工作,女人在家照顧家庭,而不是夫妻雙方都去工作。
為什么日本很多老人還在工作?日本老年人的退休金在全球算是較高的,足夠用了。這些老年人工作,只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和事業融為一體。你認為是事業,他們認為是生活。尤其是在自己小店里干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事業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
在日本,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的程度較高,人與人之間的防范心較低。例如你看日本的街景照片,所有的居民樓窗戶上,都沒有防護網,連一樓都沒有。別墅外的護墻,建的比人還低,里面窗戶上也沒有防護網。
日本人飲食清淡,飯量小,這有助于長壽和智力發揮。相反,麻辣、油膩的飲食,和過飽的飲食,不僅不利于健康長壽,還會影響智力發揮。日本的食物還講求美觀、精致。
日本人說話聲音小,不是因為日本人喜歡安靜,而是因為日語是小口型發音,本身聲音就不大,學過日語的人都知道。日本人說話聲音小,所以日本的公共場所比較安靜。
日本街道干凈,是因為海邊城市本來就比較干凈,再加上日本人的衛生習慣和公共意識,街道就更干凈了。
日本人在屋里地面鋪床睡覺,一方面是傳統文化,另一方面是因為日本環境很干凈,可以直接在屋子的地上鋪床。當然現在越來越多的日本人用有床腿的普通床,而不睡在地上了。日本的傳統文化里,桌子也很低,因為不用凳子,直接坐在地上。冬天的時候,那個桌子下面是有被子的,里面還有爐子,所以叫做被爐,坐在桌子邊可以取暖。
日本的很多公司里,老板(社長)與員工都在一個大廳里工作,而不是專門的小屋子辦公室。日本百年歷史的老牌企業很多。
日本街上的商店,晚上關門的時間比較早,休假時間比較多,每周至少會關門休息一天。
日本的絕大多數居民樓,有著沒有窗戶的陽臺,每戶門外是公共露天的陽臺走道。這與我國的居民樓樣式有明顯區別,我國的居民樓,每戶門外是樓內樓道,而不是公共露天的陽臺走道。
日本的一戶建(二層小別墅)比較多,所以居民分布比較分散,相當于把人口分布單層攤開了,所占面積就相對較大。這導致與之配套的生活設施也分散了,例如出門坐公交車就走的比較遠。而我國是高層居民樓,使居民集中在一起,分散度低。因此配套的各種生活設施也隨之集中,例如出門走不遠就是公交車站。在日本大阪,很大的一塊區域里,都是二層小別墅。這些別墅之間是小巷子,公交車也開不進來。出門坐個公交車,要穿過很多條小巷子,走較遠的路,才能到達大馬路的公交車站。如果把這些居民集中到幾十棟高層居民樓的院子里,公交車站離家的距離,立馬就變得很近了。出了院子,就是大馬路的公交車站。但是那樣做,就沒有大阪傳統的文化生活氣氛了,還是寧可多走點路。
(2)
日本的中學生活:
第一,日本的中學,早上8點到校,8點30分上課,每節課50分鐘,每節課間休息10分鐘。上午共4節課,12點20分上午課結束。吃飯和午休到下午1點。下午1點到2點50分,上兩節課,就放學了。然后打掃半個小時的衛生,就到3點半了。下午3點半到5點半是社團活動,然后回家。一些北方區域的中學,早上9點5分上課,下午3點25分放學。日本的中學沒有晚自習。
第二,日本的中學,每年分三學期。4月開學,第一學期到7月中旬。然后是暑假(7月中旬到9月1日)。第二學期是9月1日到12月下旬。然后是寒假(12月下旬到1月上旬)。第三學期是1月上旬到3月下旬。之后是春假(3月下旬到4月上旬)。高中是3月畢業。
第三,日本的高考分兩次完成。一次是全國高考(共通考試),時間是1月。另一次是所報的大學組織的校內考試,時間是2月到3月。
第四,日本的中學有社團,就是在校的課外活動。需要至少三名成員和一名指導老師,學校才會批準,并給予一間社團活動室。
第五,日本的中學每年有校園祭,就是校園活動節。以班級來劃分,每個班由學生們討論辦什么活動項目。那一天學校和教室都會被裝點。
第六,日本的中學有學生會,而且學生會的會長有較大的權利,可以組織安排全校活動。
第七,日本的中學,每年在學校門口的街上,由兩隊女生隊列行進,邊走邊吹奏樂器和打鼓,前面的學生則揮舞著平衡棒,其實就是給學校做宣傳的。
第八,日本中學的學校體育隊,參加全國比賽的時候。學校就會在教學樓上掛著祝福標語,祝愿校隊取得成功。
第九,日本學生的校服是制服,側重于美觀,而不是實用。所以每次體育課還要換成運動服,因此日本學校的操場上都有更衣室,而我國的校服就是運動服。
第十,日本的中學一般都有室內體育館。可以打籃球,也可以方便下雨時的體育活動,但更重要的功能是全校師生集體開會和表演活動時用。
第十一,日本一些中學,進到教學樓大廳后,要換鞋,所以大廳里都是鞋柜。現在這種模式正在減少。
第十二,日本一些中學,有男校和女校的區分。男校里都是男生,女校里都是女生。這種方式也正在減少。
第十三,日本一些中學,有棒球活動,所以學校的圍墻上,支起高高的網子。體育課上,排球也是常見運動。還有一種運動叫躲避球,就是左右兩人向中間的人扔球,中間的人要躲開那個球。女生體育運動還有平衡棒,就是向上扔起一根棒子,然后接住,而且在手里靈活的轉動。
第十四,日本的運動會結束后,有篝火晚會。大家圍著篝火,拉成圈跳舞。
第十五,日本的運動會有兩人三足的項目,就是把兩個人的腳綁在一起,作為一足,兩人就三足了。每兩人一組,各組之間比賽跑步。
第十六,日本的學生畢業時,會在室內體育館唱畢業歌,然后給老師送花。
第十七,日本的中學(高中)叫做高校,而我國的高校指大學。
第十八,日本的班級不叫一班、二班,而叫A班、B班。而且每年要分班,就是年級上升后,學生在哪個班級,要重新安排,這樣是為了增加學生之間更多的交流。
第十九,日本的語文課叫做國語課,不用語文這個稱呼。
(3)
日本飲食:
日本菜叫做日本料理,側重于清淡和生吃。
主食(米類):
蒸米飯(白飯)、醬汁米飯(蒸好的米飯混合番茄醬等醬汁)、炒米飯。
壽司:海苔片上鋪上一層米飯,用此來卷魚肉等食材。
飯團:把米飯手捏成一團,并在上面配上一點點菜,或者直接把菜和米飯混合捏成飯團。
茶泡飯:茶水泡米飯。
主食(面類):
日本人的主食里,吃米比吃面多。
拉面:就是湯面條。湯底一般是雞骨湯、豬骨(豚骨)湯、海鮮湯(魚湯)。調料是醬油或鹽或味噌。配料是肉片、雞蛋、蔥花、筍干。烏冬面也是拉面的一種,但烏冬面的面條比拉面寬厚、柔軟,湯底更清淡,配料更簡單。此外還有蕎麥面、炒面。
餃子,肉包子。
面包、餅干、點心。
主菜:
海邊生活,吃魚蝦為主。魚蝦可以生吃、水煮、燒烤、油煎。烤魚是日本人吃的最多的菜。魚類里,金槍魚、三文魚、鰹魚、青花魚、鰻魚比較常見。生魚片(刺身):沾著調料生吃的魚片。
水煮菜:水煮的豆腐、雞蛋、青菜、西藍花比較常見。做出來是清淡味的,不是麻辣的。
生菜、生西紅柿片、小西紅柿、生黃瓜片、蓮藕片、水果。
炸肉餅:很受歡迎的菜,家常飯、盒飯里,都常有炸肉餅。炸肉餅里以炸豬排最為常見,炸豬排是面粉包裹豬肉切片,進行油煎。
香腸、火腿片。
煮雞蛋、煎雞蛋、蛋卷。
天婦羅:將魚類、蝦類、肉類、蔬菜等食材,外面包裹面粉,進行油炸。天婦羅蓋飯比較常見。
咖喱飯:牛肉(也可以用豬肉、雞肉)、土豆為主的咖喱醬汁飯。有時候還會打上一個雞蛋。
青椒炒雞蛋、青椒炒肉絲、麻婆豆腐。
咸菜(泡菜、白蘿卜)、納豆。
小吃:
章魚小丸子(章魚燒):章魚粉和雞蛋烙出來的丸子。
大阪燒:蔬菜煎餅上搭配醬汁和海鮮。
串燒:顧名思義,就是把肉類等食材用竹簽串起來燒烤。燒鳥是常見的串燒,燒鳥就是燒雞,雞肉切成片穿在簽子上燒烤,然后蘸醬汁吃。
壽喜燒:牛肉火鍋。還有香菇、豆腐等配料。
關東煮:把豆腐類、菇類、蛋類、魚丸、魚餅、蝦等食材,用木簽串起來,放到湯料里煮。
湯:
味噌湯:黃豆醬倒入湯里,湯里還有豆腐和海帶等食材。
普通人的家常飯:
主食:米飯。
主菜:烤魚、炸肉餅,水煮雞蛋或煎雞蛋,水煮豆腐或味噌湯,水煮青菜,生菜和生西紅柿。
(4)
日本的宗教是神道教和佛教。
神道教的主要思想:萬物皆有靈性,所以神居于萬物之中。如果一個石頭長得像動物,就會被圈起來供奉。
日本作為島國,古代是靠天吃飯的。例如莊稼是否豐收,出海捕魚,都是聽天由命的,所以就有神社了。但是這個神又沒有具體的形象,只是以祭祀、供奉的方式。
日本山間經常看到很小的屋子供奉著地藏菩薩,相當于當地的土地公。
神道教的活動場所是神社,神社里一般沒有神像,也沒有教旨。但是少數神社是有神像的,例如天照大神,就是太陽神。
神社門口的柱子門叫鳥居,可能因為鳥可以停到上面休息。
管理神社的是巫女和神官。
日本的和尚與其他國家的和尚不同,日本的和尚是可以結婚的。
日本的神社一般是祈福用的,例如新年祈福,考試前的祈福,而日本的和尚一般是葬禮時祈禱人升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