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出征號角激昂吹響,聲音穿透清晨的薄霧,在廣袤的原野上回蕩。趙充國身姿矯健,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期待,緊緊跟隨在霍去病身后,踏上了前往漠北的征程。
此時的衛青,身著一襲純白錦緞戰袍,陽光灑在上面,反射出耀眼光芒,戰袍上繡著的金色絲線,在微風中若隱若現,更添幾分威嚴。那金光璀璨的頭盔下,深邃的雙眸中迸射出機智、堅毅且充滿信心的光芒,與平常那個憨厚、樸實的衛青判若兩人,盡顯威風凜凜又沉靜如山的虎將本色。他屹立在帥旗高揚的戰車上,帥旗在風中烈烈作響,上面大大的“衛”字格外醒目。衛青身姿挺拔,如同一棵蒼松,他向前來送行的大漢天子劉徹頻頻行禮,眼神中滿是忠誠與決心。
漢武帝劉徹破先例,遠行80里到茂陵為遠征大軍送行。茂陵的小山頭上,微風輕拂,劉徹佇立于此,手捻長須,目光深邃而悠遠。他望著眼前這支即將奔赴戰場的大軍,心中滿是期望與憂慮。遠處,遠征大軍浩浩蕩蕩,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朝著西方奔馳而去。劉徹的目光一直追隨著大軍,看著他們漸漸與遠處的山川大地融為一體,直至消失在廣袤的北疆。
出征將士們一個個弓上弦,刀出鞘,精神抖擻,神采飛揚。他們身著厚重的鎧甲,手持鋒利的兵器,眼神中透著對勝利的渴望和對匈奴的仇恨。在陽光的照耀下,鎧甲閃爍著寒光,仿佛在訴說著即將到來的戰斗的殘酷。
衛青按照武帝行前的交代,把大軍一字形擺開,分數路各自前進。他自己親率大軍,居中突前挺進,而其余的兵馬,分別由公孫敖、公孫賀、蘇建、李廣率領,兩翼策應。
正因為武帝有特別交代,衛青把李廣放在稍許靠后一點的最東路。衛青心中暗自思量,自己的中路遭遇強敵的可能性最大,最激烈的戰斗恰好由自己來打。經過一番殊死廝殺,穩住匈奴主力,李廣等部再來合圍,這既可保證戰斗全勝,又貫徹了武帝的本意。其實,衛青如此改變部署,是因為武帝暗中吩咐過,李廣年老力衰,時運不佳,不能讓他與單于對陣,怕勞而無功,使單于逃走,達不到擒獲單于的目的。
李廣得知自己被安排在東路側翼,負責策應中軍,心中滿是不甘。營帳內,燭火搖曳,李廣眉頭緊鎖,來回踱步,隨后毅然走出營帳,找到衛青。他看著衛青,言辭懇切:“大將軍,我自少年時便與匈奴作戰,歷經大小七十余戰,對匈奴的習性與戰法了如指掌。此次出征,我愿為先鋒,直搗匈奴單于本部,為何將我安排在側翼?” 衛青面露難色,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無奈,委婉說道:“李將軍,圣上有令,此次作戰安排亦是為大局著想,還望將軍理解。軍令如山,還請將軍服從安排。” 李廣聽后,雙手緊緊握拳,臉上肌肉微微抽搐,雖心有不滿,卻也只能無奈領命,轉身離開時,還忍不住回頭看了衛青一眼,眼神中滿是遺憾。
大軍出征,黃沙漫天??耧L呼嘯著席卷而來,裹挾著漫天的黃沙,天地間一片昏黃。李廣帶領東路軍在廣袤的沙漠中艱難前行。由于東路路途遙遠,地形復雜,沙丘此起彼伏,又缺乏可靠的向導,軍隊行進速度緩慢。烈日高懸,沙海滾燙,將士們的靴子陷入滾燙的沙子中,每走一步都異常艱難。
李廣心急如焚,他站在隊伍前方,看著緩慢前行的隊伍,對手下將領們說道:“我們行軍速度太慢了,這樣下去,不僅難以按時與大軍會合,更可能錯失戰機。大家務必打起精神,加快行軍速度!” 將領們紛紛點頭,大聲回應:“遵命,將軍!”盡管烈日炎炎,狂風呼嘯,將士們嘴唇干裂,卻依然堅定地跟隨隊伍前進,沒有一人掉隊。他們的身影在漫天黃沙中若隱若現,一步步朝著目的地邁進,帶著對勝利的執著和對國家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