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之前,蕭武帝就讓人把應考的考生縣試和鄉試的卷子從大渝各地調到了京城。
加上會試的卷子,每個考生這次科舉的答卷就有三份。
這是平寧公主提出來的想法。
把每個要入仕的考生所有的東西都集中在一起,在京城的吏部存檔。
太子不說話,只是站在蕭武帝身邊。
沈相和禮部尚書也不敢說話。
蕭武帝呢,只是端著茶碗,自在的喝著香茶。
“太子年齡不小了!是大人了。”蕭武帝突然冒了一句出來。
太子嚇的渾身一激靈,好端端的說這個干嘛,把人嚇出個好歹怎么辦?
“父皇……姨祖母說找人給兒臣算了,不宜早婚。”太子趕緊說道。
蕭武帝瞪了他一眼。
不宜早婚嗎?那還是可以先議親的嘛,或者說讓皇后安排點可人的宮女去太子身邊伺候嘛!
但太子呢,身邊一溜的公公和侍衛,連只母蚊子都進不了身……
蕭武帝對此非常很不滿。
當初自己十五歲登基的時候,那些大臣們就催著自己趕緊挑個皇后成親……
現在呢,看著馬上都要二十的太子,居然連個屁都沒有。
他就知道,那群大臣們柿子都挑軟兜的捏,就知道欺負年幼的自己……
蕭武帝正想著,是不是讓皇后和貴妃安排一下,組織一下京里的那些小姐們出來賞賞花了。
胡周全躬著腰帶著六個小太監輕巧的走過來了。
蕭武帝要的這些人這次科舉的所有答卷都送過來了。
蕭武帝先是看了看會員衛千臨縣試和鄉試還有會試的答卷。
看完后點了點頭,將答卷都放到了一邊。
隨后又看了看亞元杜有得的答卷。
也沒有什么問題。
最后,他才拿起了蘇孝生的答卷。
在看到蘇孝生鄉試答卷的時候,蕭武帝的眉頭輕輕皺了起來。
再看看會試的,蕭武帝輕輕的搖了搖頭。
“你們都看看吧!看能看出什么問題出來嗎?”
蕭武帝說著,就把蘇孝生的幾份卷子給太子還有沈相丟了過去。
太子先是接過蘇孝生鄉試的卷子看了看。
看完后也是有點吃驚,緊接著又趕緊拿過會試的卷子看了看。
等這兩份看完了,太子也皺起了眉頭,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又把蘇孝生殿試的卷子拿過來重新看了一遍。
等三份都看完,太子才把三份答卷都給沈相遞了過去。
“父皇……這個蘇經魁簡直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
他怎么能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去支持不同的立場的。”太子郁悶道。
在蕭武帝指定太子跟著沈相一起批那些應考學子的答卷的時候,太子還是有很大的期待的。
科舉,其實就是給朝堂選良才。
太子真的是熬了一天一夜,跟著沈相一起看答卷。
在看到蘇孝生的答卷的時候,他真的是眼前一亮。
此人的策論簡直太符合父皇的那些政令了。
太子幾乎把蘇孝生的答卷第一個挑出來的,他又問了一下才知道。
原來這人是江南的解元,會試的經魁,真正的學富五車,滿腹經綸……
誰知道……
“受打擊了?覺得自己看人不準了?”蕭武帝打趣。
太子不說話,因著年齡尚年輕,臉上的情緒并沒有掩飾。
沈相也沒有說話,只是看著太子遞過來的答卷。
當初太子把這個蘇孝生的答卷挑出來的時候,他心里是不同意的。
一個只知道讀書的學子,能摸透陛下政令的意思,還大加吹捧……
呵呵,有點空!也有點虛!
但太子第一次涉政,還是和科舉有關,他想著,太子肯定要在這次的事務中學到點什么才好……
沈相這才默認了太子將蘇孝生的答卷特意抽出來的。
反正一甲是要陛下欽點的,陛下肯定要看答卷的……
很快沈相和禮部尚書都把蘇孝生過往的答卷看完了。
看完之后,兩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是一個念頭。
這人好大的膽子啊,也不知道是哪個蠢貨給支的招,居然還揣摩圣意。
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太子,你怎么看這人?”蕭武帝笑著問太子。
太子抿了下唇,眼里都是怒氣。
“父皇,此人言行不一,兩面三刀,投機取巧,不堪大用。”太子恨恨的說道。
蕭武帝一聽太子這么說,頓時就樂了。
看來這個寶貝兒子這次真的氣狠了啊!
用了這么多不好的評價,估計是被氣暈了頭了吧!
“太子,你的夫子是怎么教你的?為君者,不可喜怒無常!”蕭武帝提醒。
太子不情愿的閉上了嘴。
“父皇告訴過你,人是最復雜的,也是最不容易看懂的。
你就是犯了這樣一個錯誤。
識人不明是為君者最大的忌諱。
忠臣?奸臣?也許就在為君者的一念之間。
好了,不要生氣了,這種投機取巧者有很多,你不用就是了。”蕭武帝笑道。
太子恭敬的行了一禮。
“是,兒臣知道了,以后一定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
但這個蘇孝生的確可惡,在殿試里居然想著……”
“皇兒!你這樣想就不對了。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沈相那樣一心為公,兩袖清風的。
這個人雖然功利了一點,見風使舵,的確不適合放到下面去治理百姓。
但能在江南穩中解元,會試又拿了經魁。
看來也是滿腹經綸之人。
這樣的人……把他放到翰林院吧,和那群老家伙一起研究學問最好。”
說完,蕭武帝把蘇孝生的答卷放到了一邊。
太子和沈相還有禮部尚書都知道了。
一甲不可能有蘇孝生了。
這次的一甲是要送到六部或者下面的一些地方歷練的,不可能送去翰林院那個地方。
“是!
那一甲還少一人,陛下可要再看看?”沈相恭敬的將后面十名的答卷都遞到了蕭武帝面前。
蕭武帝看了一眼自己的表哥,有點無奈。
你都把卷子遞到朕的御案上了,朕還能推脫嗎?
蕭武帝只得認命的拿起剩下的答卷看了起來。
當然,他也沒放過太子,讓太子跟著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