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事情原本吵完了就是吵完了。
但這次的事情因為吵的有點大,很多人心里都不服氣。
即使過去了十天時間了,參與了那場吵架的人心里還都忿忿不平。
他們總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好。
沒有以碾壓的態勢將對方按在地上摩擦。
要是給個機會的話,他們一定會好好發揮,說的對方沒有還嘴之力的。
要是蕭武帝再開一個賽場的話,他們一定好好發揮,做好充足準備,力求一招就讓對面告饒投降!
但現在蕭武帝不提這個事情,他們也沒辦法再提這個事情。
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聯合大家一起上折子……
就在翰林院那邊聯合了一些朝臣準備聯合上個折子,讓蕭武帝撤回準許招錄女子的決定的時候,一個消息公布了出來。
監察司在京城招錄人員的公告已經貼出來了,聽說好多人都去報名了。
“大人,小的打聽過了,禮部尚書的家小姐,刑部尚書家的小姐,還有戶部尚書家的孫女,理藩院院使的侄女。
她們都報名了!
已經在初步入選的名單里了。”打聽消息的庶吉士立刻和翰林院這邊匯報。
原本在想著折子該怎么寫的翰林院的大學士哼了一聲。
“這不是正常嗎?
那日在朝會上吵的那么兇,都快要和我們打起來了。
現在公示出了,他們家里的人要是不去報名的話,這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嗎?
看著吧!陛下肯定不會錄用朝臣官員家的子女的。”翰林院大學士非常自信。
“大人,這有點不對勁!我總覺得那些人這次有點反常。”打聽消息的人還是覺得這里面有貓膩。
“有何反常的!不就是他們按照陛下的意思來做事情了嗎?
前些日子因為福親王府和皇商葉家的事情,有些人站錯隊了唄!
他們現在是要拼命博得陛下和太子的好感。
一個個都是軟骨頭,沒有骨氣!”翰林院大學士依舊是一臉的不屑。
其他人什么都沒說,繼續和大學士討論折子該怎么寫……
又過了兩日,經過考試之后,監察司招錄的人員名單公布。
監察司新招錄的四個主事都是京城人氏。
有普通商戶家的,有個還是秀才,另外兩個是已經考了三年,但看著也考不過會試的舉子……
他們想著,另辟蹊徑好像也是不錯的路子。
看,靠著這些年給人家當夫子還有算賬的能力,居然進了內府的監察司了……
更讓人意外的是監察司新招錄的四個少使。
清一色的女子不說,身份還都尊貴。
禮部尚書和刑部尚書家的小姐,戶部尚書家的孫女,理藩院院使的侄女,哪個不是千金小姐啊!
大家都議論了一會兒。
當然,只是議論!
即使心里再有疑惑,他們也都會自己想明白的。
這么大張旗鼓的招錄,肯定是陛下允許的。
再看看這些小姐的身份,哪家不是勛貴啊!那就是說朝堂上的大人們也都是同意的。
所以,他們老百姓能有什么意見?
再說了,當初招錄報名的時候,京城的百姓們都看到告示了。
即使知道要招收四名女子,大家也都沒放在心上。
一來,大家都抱著觀望的態度。
二來也是覺得自家的女孩子八成過不了考試,這才沒讓家里的女孩子報名。
現在一看,有點后悔了!
那幾個被錄取的好像也不比自家閨女強什么啊!
……
翰林院大學士已經把潤色好的折子給撕了。
他呆坐在椅子上,腦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大人,要不要參他們幾個?我說為什么他們鬧的那么兇呢!
原來都是為自家考慮啊!
他們這是以權謀私,不為大渝的社稷考慮,這是誤國……”
“你閉嘴!現在說這些有什么用?
你有證據嗎?”大學士怒問。
手下人一愣。
“這……這招錄的結果不就是證據嗎?”
“呵呵!人家要是說這是他們的孩子自己考出來的呢!
或者說陛下和太子覺得他們識時務,能順著他們的意思,賞他們的呢!
這話……可就是由著人家說啊!
這時候不管我們說什么,最后都可能被斥責,你知道嗎?”翰林院大學士怒斥。
這個庶吉士不說話了。
翰林院大學士看著眼前被撕了的奏折,整個人的精氣神一下子就沒有了。
他折騰什么啊!
原來翰林院有四個大學士的,有三個因為在朝堂上說錯話,不被允許上朝了。
只剩下他還能站在朝堂上。
現在看來……不去上朝也是對的,他們這些搞學識的在朝堂上怎么能玩的過六部的人呢!
一直以來,他一直以為在這件事上,禮部肯定是和翰林院站在一起的。
沒想到……
“罷了罷了!以后我們還是在翰林院不要摻和這些事情了。
朝堂上的事情什么時候輪到翰林院做主了?
我們還是安分的在翰林院里研究學問,安心養老吧!”翰林院僅存的一個能上朝的大學士也失了斗志。
當晚,這個大學士回家后,剛一進門就被妻子用鞋子砸了一下。
“你還有臉回來,為了你那幾個不爭氣的庶子,生生斷了我親閨女的前程。
我們的女兒要學識有學識,要能力有能力。
哪點比那些入選的小姐們差啊!
就是因為你得罪了那些官員,得罪了陛下和太子,這才耽誤了女兒的前程的……”
……
至此,監察署在各地招錄人員的事情終于落實了下去。
沒有人再質疑什么,都默默的看著各地府城準備著招錄監察署人員的事情。
葉辭書呢,也徹底的松了一口氣。
最難的開頭過去了,下面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
半個月后,各地的府城都傳來了消息,招錄事情進行的很順利,所有人員招錄完畢。
蕭武帝當即又下令,讓各地監察署招錄的人員都進京。
進入京城后,還是和葉辭書他們那一批一樣,進入內府學習一個月。
至于學習哪些內容,由暫代監察司卿的葉辭書決定。
所有人都看向這個還不到二十的年輕女子。
她出身皇商之家,能擔得起這個重任嗎?
下面的那些人會服氣她嗎?
就在大家準備看戲的時候,皇宮里兩道旨意送到了葉家。
一道是蕭武帝的,另一道是皇后的諭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