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仁在北地從末見過像世子妃這么美的女人。
似乎多看一眼都會褻瀆了她。
現在這么美的女人,要和他做生意?
落風鎮自王爺和世子不再來之后,猶如一潭死水。鎮上的鋪子關張的關張,遷走的遷走,只剩幾家在茍延殘喘。
他家開的是布鋪,如今也是半死不活,一個月也賣不出幾匹布。
想去別處,又無門無路,人生地不熟。
好在這鋪子是自家的地自家的鋪,省了租錢。雖維系艱難,但也比種地強一些。
聽說世子妃來了落風鎮,又是修院子,又是雇人,一副要長住的樣子,他心里便燃起幾分希望。
結果希望這么大嗎?
世子妃要做他的生意?他能搭上齊王府了?
聲音帶著顫:“世子妃說的是真的?真要買我家的布?”
管月嬈微笑點頭,“確實需要買一些。這鎮上只你一家布鋪,我就是想貨比三家,也沒處去。”
郝仁立刻拍著胸脯保證:“咱家的布不用貨比三家,我敢向世子妃保證,絕對是貨美價廉。”
他做的老百姓的生意,從來都是童叟無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管月嬈看他目光清正,見到她,目光中也只有驚艷,沒有別的。對他的印象還算不錯。
指著幾款布,“這些都要了。煩店家幫著送上門。”
郝仁見她點了好幾種,且每樣都是好幾匹,一下子就做了他好幾月的生意,心中的歡喜差點按捺不住。
“世子妃放心,我必親自給您送上門!”
管月嬈很滿意他的態度,又挑了些針線。
臨走想了想又說道:“店家若不嫌麻煩,便幫我們采買些白色的綢布和棉布,再采買些絲線,我這兩個丫頭針線活極好,平時閑時,繡些東西,也打發些時間。”
郝仁大喜,看向她身邊兩個丫環。
“不知兩位貴人……”
“我們不是什么貴人。我們是世子妃的貼身丫環,我是如意,她是吉祥,你可別記錯了。以后沒準咱們見面的機會多著呢。”
“是是。”郝仁朝兩人拱了拱手。
又問起倆人的喜好,見她倆訂了好些絲線綢布,喜得眉開眼笑。
“若兩位小大姐的繡活想出手,小的高價上門收。”
“那可好。”如意心中歡喜。
小姐說以后她們不一定能拿到月錢,還得靠她們自己。若是多了份掙銀錢的活計,也是極好的。
便問起北地對繡樣的喜好,又看了他店中的一些繡圖,對自己和吉祥的手藝越發有信心。
被店家點頭哈腰送出門,如意撲哧就笑了。
“小姐,這店家對咱們熱情的很,把咱們當活菩薩了。”
“這些鋪子估計平時也沒什么生意。”可不就把她們當救命稻草了嗎。
幾人又去了鎮上唯一的一家糧鋪。
糧鋪雖小,但各種糧食倒是都有。
那掌柜比郝仁還要熱情。
聽說世子妃來了落風鎮,還帶來了不少人,又請各種工匠修院子,如今又雇了不少幫工,結果這么多人吃喝,竟是一回都沒上他家糧鋪光顧過。
不知哪里得罪了世子妃。
如今終于等來財神爺,可不得捧著。
聽他說起緣由,管月嬈笑了起來。
“沒有那樣的事。我這初來乍到的,哪里去跟人結怨。我手下那些人也不是欺男霸女的。”
便跟他說來時在樂平縣采買了許多糧食,暫時不缺。
掌柜叫周盛,細問起,便笑著說道:“樂平縣那家糧鋪也是咱家的。”
“哦?那可巧。”
可不就是巧。
周盛笑道:“兩邊糧價都是一樣的。以后世子妃需要糧食,只需派人來知會一聲,咱們便會給世子妃準備好送上門。”
“那可好。省得咱們來回奔波了。”
管月嬈想著這些天糧食也耗費了不少,那些侍衛和彭栓他們都是能吃的,跟飯桶也沒差了。
那些雇來修房子的,也個個都是大胃口。
原本還不敢放開吃,結果許是見主家和善,也是個個掄起筷子吃得飛快,似乎多吃點以后就能不再挨餓一樣。
糧食是肉眼可見在減少。
便又點了好幾樣,各要了幾石。
手里沒糧心里發慌。還是再囤一些。
周盛高興不己,果然生意還得靠貴人啊,就落風鎮這些百姓,幾個月加起來都沒有這么多。
看來落風鎮的生意有救了!
可以跟總店那邊要求加大供貨量了。
落風鎮就那么幾個鋪子,都不用一個上午管月嬈就逛完了。
“這落風鎮連個吃飯的地方都沒有。”
就沒見著有人賣吃食的。窮得天怒人怨。喝口水都要回府里。如意喋喋不休抱怨。
“別說飯館了,你見著賣小食的攤子沒有?”吉祥問她。
如意環顧一圈搖頭,“這破地方怎么窮成這樣?”
“不窮你們能跟我來這里?”管月嬈好笑地撇她一眼。
如意吉祥齊齊看向她,不再抱怨,只剩心疼,“小姐,苦了你了。不然咱們偷偷跑走吧?去別的地方?”
憑什么要聽齊王府那些人的!
管月嬈直嘆兩人天真。
“跑去別的地方,讓北齊找著理由向皇上告狀?然后皇上再降罪京城管家?”
而且天大地大的,能跑去哪?何處不是皇土?
狗日的封建糟粕。皇權之下沒有人權。
“回吧。日子是人過出來的。”
管月嬈暗暗給自己鼓勁,日子總會好起來的。
“日子是人過出來的。”
港下村,呂老秀才也這般安慰女兒女婿。
“嗯,我們聽爹的。”
呂氏和許有年點頭應下,“爹娘真的要回去?”
鎮上如今還亂得很,呂氏希望爹娘和大哥一家留在這里。有神跡在,日子總能過下去。
“要回去的。”呂秀才出聲。
神跡是好,他們一家住得舒服,都舍不得離開,可金窩銀窩難抵自己的狗窩。
“鎮里如今百廢待興,縣長聘了咱們幾個秀才統計各處數據,接下來要安排賑災一事,爹要回去做事。你娘和你大哥大嫂也要回去把家里收拾起來。”
老妻沈氏拍著女兒的手,“不必擔心咱們。你爹和你大哥都讀過書,替人寫寫算算家里的日子總會過下去。”
呂秀才一家回了鎮上。
帶著許有年一家用積分給他們換的各種糧食和生活物資。
而許有年一家對著岳父留下的東西,又驚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