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朱綾處死了孔訥,廢除衍圣公是拆了儒家的房子。
那么,她現(xiàn)在發(fā)表的這篇文章,就是在刨儒家的地基。
房子沒了可以再建,地基挖空了,真就徹底玩完了。
這一刻,無數(shù)文人士大夫都炸了鍋,想要駁斥朱綾的觀點,卻發(fā)現(xiàn)她寫的論證論據(jù)嚴絲合縫,絲毫沒有空子可以鉆。
眼瞅著沒辦法辯駁,便轉而抨擊朱綾所寫的文章俗不可耐,通篇都是白話文,沒有半點文學素養(yǎng)。
看朱綾寫的文章,純粹是在浪費時間。
朱綾聽到抨擊時,正饒有興致拿著小剪子,修剪著插在釉里紅梅瓶一束花。
不得不說,朱元璋雖是個老頑固,但洪武朝的釉里紅是真的漂亮。
這只梅瓶上的紅,深沉凝重,赤烈而不艷俗,似天然丹砂,又如流動的火焰,是純正的華夏大紅。
洪武的釉里紅,永樂的甜白,宣德的青花,成化的斗彩,被譽為明朝瓷器的四絕。
朱綾一邊修剪,一邊問:“辰奕,你說什么是俗,什么是雅?”
鳳辰奕撓了撓頭:“我是窮苦農(nóng)家小子出身,沒正經(jīng)念過幾年書,實在不知道什么是雅,那些文人所說的雅,看得我一頭霧水,不知道雅在何處。”
朱綾剪下一撮旁逸斜出的花枝,淡淡道:“不光是你,廣大老百姓都不知道何為高雅?有時候我就在想,難道只有文人喜歡,備受上流社會推崇的東西才是雅嗎?民間百姓喜歡、大眾普及的就很俗嗎?文學藝術上的雅俗,很大程度是主觀決定的,在我看來,大俗即大雅,至簡即至真,能夠讓不同階層、不同年齡段接受的,才是真正的雅,反觀那些一味追求高雅,虛偽做作,才是真正的庸俗,俗不可耐,思之令人發(fā)笑。”
鳳辰奕若有所思,笑著贊道:“所謂大道至簡,殿下字字珠璣,用最淺顯易懂、最樸實無華的語言文字,讓天下人迅速明白您的大道理,您才是真正的大雅之人。”
朱綾輕輕一笑,笑容嫣然無方:“我算什么大雅,不過是濁世一個俗人罷了。”
鳳辰奕笑了笑:“您這招先聲奪人,殺得那些文人們措手不及,沒等他們從衍圣公被滅反應過來,老窩就被掏了。”
朱綾撿起散落在桌案上撿落的花枝,漫不經(jīng)心道:“玩政治與修理花枝是一樣的,要么不剪,要翦就得快準狠,這樣收拾起來才干凈利索,既出了手,那便是狂風暴雨,不給他們?nèi)魏畏磽涞臋C會。”
她既裹挾驚天風雨而至,豈容宵小之輩亂播天氣預報?
御花園內(nèi)。
朱元璋與鳳辰奕一樣,窮小子出身,沒念過幾年書,看了朱綾所寫的文章,非但不覺得庸俗,相反認為這是他看過文章中寫得最好、最有鋒芒的。
他連拍大腿,稱贊不絕:“好,真好,這才是正經(jīng)人該看的文章,哪像那些文官,文縐縐掉書袋,各種之乎者也、子曰那曰,看得人腦殼疼。”
朱棣正好在一旁陪親媽馬秀英賞花,聽了朱元璋這話,撇嘴道:“這么喜歡如此淺顯易懂的文章,您為何又要搞八股取士?”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你小子懂什么?文人鬼心眼那么多,外表忠厚,內(nèi)藏奸詐,只有把他們的思想限制在一定框架上,他們才不會想那些有的沒的,大明江山才會固若金湯。”
說穿了,朱元璋搞八股取士,不是為了選人才,而是要禁錮知識分子的思想。
如此一來,通過八股文考中做官的,就會成為皇帝忠順的奴仆。
朱元璋討厭文人,不把文人當臣子,認為這些人只配做奴才。
朱棣嬉笑:“您老總有那么多大道理,結果坑挖了一個又一個,繼承皇位的人真是夠倒霉的,成天凈擱著給您擦屁股了。”
“你小子,又給老子臭貧是吧?”
朱元璋氣得從椅子上站起來,抓起旁邊小太監(jiān)用來澆花的水壺,照著朱棣的嬉皮笑臉淋了過去。
“媽呀,又來!”
朱棣撒開丫子,跑得比兔子還快。
馬秀英見父子倆這般打打鬧鬧,早就習以為常的,只是笑了笑,繼續(xù)賞花。
隨著朱綾的文章一篇篇拓印傳閱全國,無數(shù)老百姓紛紛響應,大喊著:“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一時間,儒家學子與江南士紳仿佛陷入了無盡的汪洋大海,四面八方都是人人唾棄鄙夷的浪潮。
他們又一次深刻認識的,眾人拾柴火焰高,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
之前是沒人能夠掌控這股力量,所以他們才能壟斷社會的話語權,上對皇帝施加壓力,道德綁架,下對老百姓進行精神洗腦,愚弄普羅大眾。
現(xiàn)如今,朱綾通過天幕,凝聚民心,將這股力量盡數(shù)吸收,一出手就是雷霆萬鈞,打得他們毫無招架之力。
江南士紳只覺得萬念俱灰。
完了!
連讀書人最擅長的輿論陣地都被朱綾給攻陷了,這仗還怎么打?
《曹劌論戰(zhàn)》有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皇權與文人士大夫這場仗還沒開打,氣就先衰了,接下來還怎么斗下去?
眼見于此,不少江南士紳都打起了退堂鼓。
心想,不是他們膽小無能,實在是對手過于強大。
一招又一招,打得他們措手不及,連還擊的機會都沒有。
上有朱綾強權壓制,下有老百姓磨刀霍霍,準備懸掛地主上城樓。
江南士紳與各地的地主商人們,好似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
朱綾早早派人留意著各地的動靜,尤其是重點關注江南。
感覺到江南士紳的異動后,朱綾立刻在早朝中喊道:“藩王何在?”
因朱綾格外重視燕王朱棣這個四叔。
于是,藩王們心照不宣地以朱棣為領頭羊。
以朱棣為首的藩王們齊聲應道:“臣在,恭聽皇太孫吩咐。”
朱綾目光掃了眾大臣一圈,朗聲道:“爾等皆手握重兵,清閑富貴了這么久,是時候為天下百姓做點實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