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明。
“混賬!”
“朱允炆,你小子給咱滾過來。”
“今日要是不抽死你,咱都對不起朱家的列祖列宗。”
朱元璋咆哮如雷,氣得要揍朱允炆。
雖說割地求和這事兒,是另一個世界朱允炆干的。
但朱元璋看得出,兩個世界的朱允炆性子一模一樣。
換句話說,若是自己這個世界沒有朱綾,將來讓朱允炆繼位,他也有可能干出同樣的事情。
就算這個世界朱允炆沒有做出這種事,敢動‘劃江而治’這個念頭,便是罪該萬死。
朱家的子孫,可以廢物,可以窩囊,可以戰死,但絕不能喪權辱國,給祖宗先人蒙羞。
原則問題,半點不能退讓。
朱元璋虎目一掃,卻見朱允炆暈倒在一旁。
原來剛剛天幕盤點朱綾發動宮廷政變奪位時,朱允炆聽到自己未來會被朱綾種下生死符,痛癢得將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咬下來,鮮血流干而死,嚇得暈死過去,直到此刻都沒醒過來。
“廢物!”
朱元璋罵了一聲,立刻道:“來人,給咱弄醒他。”
“奴婢這就去叫太醫。”
“叫什么太醫,他配讓太醫施針嗎?給咱拿馬尿來滋醒他。”朱元璋氣呼呼道。
“是!”
馬皇后望著天幕,也是憤恨至極:“這樣的子孫,簡直不配為人!”
“可不是!真是氣死咱了。”
朱元璋恨得牙根癢癢,看了看朱允炆,又看了看朱綾,頭一次對她投去贊許的眼神:“這個皇位你搶得好,要是真讓這小畜生坐上大位,做出這種喪權辱國之事,咱九泉之下都不能瞑目。”
朱綾嘿嘿笑道:“沒想到不可一世的洪武帝,竟也有主動低頭的一天。”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此刻聽著朱綾的嘲諷,朱元璋竟一點也不氣。
一個有脾氣、有個性、有棱角的人,面對困難,才會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反觀朱允炆,表面乖順,從不頂撞,給人一種孝子賢孫的既視感,卻是一攤糊不上墻的爛泥。
唉……
天幕中。
聽到朱允炆主動割地求和,要和他一南一北,平分大明江山。
朱棣非但沒有一絲喜色,反而勃然大怒,讓人將跑來求和的李景隆等人打出去。
之后,朱棣一鼓作氣,攻破京師。
諷刺的是,朱棣此次能夠順利打進京師,竟是屢次被朱允炆寄予厚望李景隆給他開的門。
后來,朱棣順利繼位,李景隆因這‘默相事機之功’加官進爵,位列群臣之首,讓一眾追隨朱棣奉天靖難的功臣恨得牙根癢癢。
這樣一個反復無常、背主求榮的小人,有什么資格成為功臣第一人?
原大明。
朱元璋看到這里,亦厭惡之極,問道:“李文忠,咱要是沒記錯的話,這李景隆是你的兒子吧?”
曹國公李文忠都快恨死李景隆這個不孝子了。
老子的一世英名,都讓你這小畜生給毀了。
見朱元璋點到自己,李文忠硬著頭皮出列:“是,李景隆正是臣所生的逆子。”
李文忠的母親朱氏是朱元璋的親姐姐。
換句話說,李文忠是朱元璋的親外甥。
正因為有這層關系,重視親情的朱元璋對他格外器重。
朱元璋冷冷道:“子孫不孝,禍害家族,這樣的兒子,還不如沒有。”
李文忠忙道:“皇上教訓的是,微臣回去之后,就將這孽障逐出家門,從此沒他這個兒子。”
朱元璋點了點頭,也沒再說什么。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新大明。
天幕中。
朱棣攻破京城后。
自知無力回天的朱允炆,一把火燒了宮殿。
等到朱棣趕到,讓人撲滅大火后,在灰燼中發現了幾具燒焦了的殘骸,已經不能辨認。
據太監說這幾具尸體,就是朱允炆、皇后馬氏和他的長子朱文奎。
話雖如此,朱棣仍不敢相信朱允炆已經死了。
民間野史也頻頻傳出,朱允炆沒有死,而是落發為僧,穿著袈裟從地道逃走了,一路逃到了國外。
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表面是為了宣揚大明國威,實則是為了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黑色光幕,最終定格在朱棣身穿龍袍,坐在寶座上,接受文武百官朝拜,三呼萬歲。
原大明。
“活該!這樣的皇帝,趁早滾犢子!”
朱元璋本來還有些不甘,自己選擇的繼承人,會被人奪走皇位。
當看完雙對比系統盤點這小子登基四年,干的這些狗屁倒灶的爛事兒,心里巴不得朱棣早點上位。
他未來也真是老糊涂了,怎么選了這貨當皇帝?
幸好蒼天有眼,安排了兩個世界的對比,讓他有機會改正錯誤。
黑色光幕消散,雙對比系統聲音響起。
【朱綾闖入皇宮,救走生母,因真氣不調,失手被擒。】
【而后,她在牢中潛運內息,不僅傷勢痊愈,武功亦更上一層樓。】
【越獄當天晚上,朱元璋在馬皇后的勸說下,來到天牢九層,打算給這個逆經叛道的孫女一次機會。】
【只要朱綾肯認錯,朱元璋就能以朱綾軍功卓著,功過相抵,赦免其罪,將她放出天牢。】
【可偏偏朱綾是個寧折不彎之人,與朱元璋一番交談,祖孫倆不歡而散。】
【朱綾心里明白,這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容不下她一個女人張揚個性,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她必須離開。】
【于是,她毅然決然放下皇家公主金枝玉葉的尊貴,于早朝時挾持洪武帝朱元璋,帶著生母藍氏和麾下三千的折梅軍,離開大明,來到了關外遼東。】
原大明。
“遼東?又是遼東?”
朱元璋眉頭緊皺。
天幕盤點不止一次提及,朱綾在遼東另起爐灶,養了百萬雄兵。
也正因為如此,她才在十幾年后,勢如破竹殺進京城,奪取最高權力,登基為帝。
問題是,遼東那地方,雞不生蛋,鳥不拉屎,荒涼得沒邊兒,要啥沒啥,她是怎么組織起這么龐大的軍隊的?
不止是朱元璋,這些熟悉地理、精通兵家的文臣武將,也是一臉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