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小別墅是用磚石水泥建造而成,看著特別新穎。
別墅前是大大的院子,曬著剛采收下來的稻子。
一個年過七旬的老婆婆,正拿著扒犁不斷翻著地上的稻谷。
見到盧芳幾個穿著官家制服走來,立刻眉開眼笑道:“幾位大人忙不忙?不忙進我老婆子屋里喝杯熱茶可好?”
盧芳笑道:“不忙,不忙,今日我奉王爺之命前來巡查,特來找你嘮嘮嗑。”
老婆婆聽了,笑得更加開心,趕緊放下手中的扒犁,呼喚兒孫出來給貴客上茶。
天幕外,眾人見這個農家種地的老婆子見到盧芳,非但沒有升斗小民驟然見到官老爺的惶恐與害怕,反而一臉親切與歡喜,看得愈發震驚。
老婆婆的孫子熱情給盧芳幾個上了茶。
盧芳坐在竹椅上,喝了兩口清茶,才問:“婆婆,今年收成怎么樣?”
“今日收成實在不好,一家四口七十多畝地,只打上來六萬多斤糧食,比起去年差遠了,差遠了。”
老婆婆不住搖頭,唉聲嘆氣道。
這話一出,兩個世界的人瞬間沸騰。
“我的天啊,一年收入六萬斤糧食?”
“乖乖,這量都快趕上大地主了,如果這也叫收成不好,那我們一年到頭幾百斤收成算什么?”
“六萬斤稻谷,便是頓頓吃大米飯,也能活活撐死。”
“本人嚴重懷疑這個老婆婆在故意炫富?”
“我家是小地主,十年的收入也沒有這個高。”
“這樣的畝產與收成,實在逆天。”
“……”
兩個朱元璋也被震驚到了。
一年六萬斤糧食,簡直不敢想象。
天幕內,盧芳聽了,點了點頭:“你們一家四口,只有六萬斤糧食是少了點,但也夠吃了。”
老婆婆笑道:“正常吃喝肯定是夠的,就是走出去容易被人笑話,糧種不斷革新,家家畝產千斤,就我家還在**百斤的及格線上徘徊,說出去都丟人。這幾天,我認識的幾個老姐妹都在聊家里打了多少斤糧食,哎呦,我都沒好意思報數。”
這時,老婆婆的兒子笑著道:“阿娘,你別抱怨了,咱家如今這情況,已經算是頂好的。想想幾年前,老家鬧饑荒,餓得啃樹皮,吃觀音土,哪敢想幾年之后能有這樣的收成?當年還是阿娘有魄力,秉著死馬當成活馬醫,拖家帶口,一路跋涉來到遼東,不然也沒有這樣的好日子。”
老婆婆想起當年,也止不住嘆道:“是啊,這樣的生活,之前想都不敢想,帶著一家子來到遼東,這是我有生以來做過最正確的決定。咱們一家子都要感謝王爺的天高地厚之恩,要不是她發現了遼東的肥沃黑土、改良了稻種,怎么會有今日吃不完的糧食?”
兒子深以為然,滿懷敬仰與感激之色:“王爺恩情似海深,要是沒有她,一家子都要餓死。就算沒有餓死,想起之前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埋頭種地,累死累活也只能做到饑一頓飽一頓勉強活著,哪像現在,日子越過越紅火,越來越有盼頭。”
老婆婆感慨萬分:“回憶當年,如今的生活,還真像做夢一樣。王爺統治遼東之后,無償將土地分配我們,又指導我們小老百姓如何高效種地,不然哪能過得這么好。”
說到這里,老婆婆忽然想起什么,忙問:“大人,我老婆子前陣子聽在學堂念書的孫子說,王爺從海外引進了好幾種糧食作物,其中有一名叫‘土豆’的,能夠畝產三四千斤,可是真的?”
盧芳點頭說:“是真的,土豆的確能夠畝產三四千斤。”
老婆婆驚得嘴巴都合不攏了:“天吶,這么高,老婆子原以為稻米畝產千斤已是舉世無雙,沒想到土豆畝產如此驚人,真怕是全天下畝產最高的作物了吧。”
盧芳搖了搖頭:“婆婆這話錯了,畝產最高的不是土豆,據王爺所知,薯類家族中,紅薯畝產五六千斤,木薯能達到**千斤,要是加以改進,突破上萬也是指日可待。”
她這話一出,那叫一個石破天驚。
不僅老婆婆一家子被震驚到了,兩個世界的大明中人,也是滿臉駭然。
畝產上萬斤?
這……這……
朱元璋張大嘴巴,聲音顫抖地問朱綾:“畝產上萬斤的木薯?咱讀書少,你可別騙我?”
朱綾言之鑿鑿:“當然是真的,木薯號稱‘淀粉之王’,畝產相當驚人,但這東西帶有毒性,并不怎么適合做主糧,要祛除毒性做食品加工,紅薯也是,吃多了燒心。”
朱元璋擺了擺手:“什么主糧副糧的,災年能夠填飽肚子,那就是好的。”
說著,他目光灼灼看著朱綾:“這幾樣作物,你是從哪里弄來的?”
朱綾哼了一聲:“我憑什么告訴你。”
朱元璋氣哼哼道:“什么畝產上萬斤,都是編出來蒙人的鬼話,這世上哪有畝產如此之高的作物。”
朱綾冷笑道:“老頭子,你想用激將法套我話是吧?哼,沒門兒。”
“你——”
朱元璋氣得鼻子都冒煙了。
這倒霉孩子,軟硬不吃,就知道氣咱。
原大明,洪武朝。
朱元璋、朱標、朱樉等人和一眾勛貴文臣,都是一臉的呆滯。
太子朱標驚嘆連連:“做夢也想不到,這世上竟有畝產萬斤的作物?要是能引進來栽種,全國推廣開來,大明必將能夠創造比大唐開元更輝煌的盛世。”
朱權點了點頭:“這樣的畝產,實在恐怖如斯,就算口感沒有稻米好吃,至少能夠保證大災之年老百姓不被餓死。”
朱元璋忙吩咐道:“史官和畫師何在?”
“臣在。”
負責記錄文字歷史的史官和精通繪畫的官員,立刻出列道。
“從現在開始,給咱好好記錄天幕出現的文字對話,要是出現木薯、紅薯、土豆的樣子,也給咱畫下來,不能有任何遺漏,不然咱扒了你們的皮!”
朱元璋無比鄭重肅然道。
“是,微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