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丫丫看著笑的癲狂的逍遙王,不由得想起了巖爺爺腦袋不好的時候。
她想了想走到逍遙王跟前,掏出一枚丹藥遞給他。
“皇叔,無辜發笑是犯癔癥,吃個藥藥就好了。”
逍遙王的笑聲戛然而止,嘴角抽搐著看向烏丫丫。
在眾目睽睽之下,他的手比大腦快了兩拍,一把將丹藥薅過去。
而后從袖袋扯出一條帕子,小心翼翼的把丹藥包好,塞進自己懷里。
完事后,還輕輕拍了拍胸口。
烏丫丫舉著的小手僵在半空中,兩只大眼瞪的溜溜圓。
連心聲都沒有了。
朝堂上一片寂靜。
大臣們眼饞的、不明所以的、疑惑的目光,在逍遙王身上梭梭。
良久,烏丫丫才回過神來。
她默默的回到小毯子上坐下,捧著小胖臉,皺著小眉頭,抿著紅唇,眼神復雜的望著逍遙王。
【想不到逍遙王大叔是這樣的人,這么大歲數了,還騙小孩子。】
【他看上去挺正經的一個人啊?咋還搞裝病這一套呢?】
逍遙王被烏丫丫望的莫名其妙,“鎮國,你老盯著皇叔干啥?”
烏丫丫搖搖頭,“我不是在看你,我在看你身后的那個人。”
逍遙王猛的回頭,他身后有什么呀?
什么都沒有!
猛的,他瞪大眼,渾身的汗毛都豎了起來。
他身后不會有鬼吧?
他疑神疑鬼的回頭細看。
“嘎嘎嘎……”
烏丫丫笑的嘎嘎響,“逍遙王皇叔,這里是金鑾殿。”
烏丫丫大笑著說。
對啊,金鑾殿!
世上哪里都可能有鬼,唯有金鑾殿不可能有。
一切鬼怪都受不住龍氣壓制。
他剜了一眼烏丫丫,這個小胖墩學會取笑人了!
“嘎嘎嘎……”
烏丫丫笑得更響。
【原來,逍遙王大叔怕鬼啊,嘎嘎,以后有辦法對付他了。】
皇帝抽抽嘴角,同情的看了逍遙王一眼。
皇弟啊,但愿你以后不要輕易去惹這小胖墩,不然有得受嘍。
皇帝幸災樂禍。
【咦,我竟然才看到二師兄,他也回京了哇!】
【我差點沒認出來,二師兄瘦下來還挺帥的嘛,雖然比不上我四個哥哥。】
烏丫丫看到了站在文臣中的晁浩仁,眼神亮亮的。
晁浩仁盼了一早晨,終于見小胖墩看向自己,臉上笑的像開了花。
【不過,二師兄咋笑的有些傻里傻氣?難道,他腦袋有病?】
【不對,他不會是跟逍遙王大叔學的,想從我手里騙丹藥吧?】
烏丫丫急忙挪開眼神,望天望地望空氣,就是不望晁浩仁。
晁浩仁臉上的笑容一僵。
小胖墩這是什么意思?
難道不再愛自己了?
還是自己笑得太丑?
他暗戳戳的摸出一面小鏡子,背著人呲牙笑一下,又笑一下。
他覺得自己的笑容挺好的呀,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咋小胖墩瞅了兩眼,就裝不認識自己了呢?
趙石探頭擠向晁浩仁手中的小鏡子,晁浩仁手腕一翻將鏡子藏起來。
趙石笑的一臉猥瑣,小聲說:“晁大人上朝還拿著鏡子呢。”
“沒有,趙相看錯了。”晁浩仁一本正經的輕聲回道。
“嘿,帶了就帶了唄,想不到晁大人如此……我又不會說出去,這事我懂。”趙石挑挑眉。
“你懂個屁!”晁浩仁跳腳。
所有人齊齊看過去。
趙相眼一瞪,“不就是自戀嘛,有啥見不得人的,真是的。”
得了,滿朝文武皆知,晁大人,晁世子,自戀!
“嘎嘎嘎……”
早朝在烏丫丫嘎嘎大笑聲中結束,玉無痕興沖沖的拿著通關文牒回了定國公府。
終于要把妹妹帶回家了。
……
為了在親家跟前有面子,陶遠銘和陶予平這幾天可是絞盡腦汁的準備禮物。
畢竟,這相當于小兒媳婦回娘家。
皇帝也不吝嗇,這兩天派人往定國公府送了兩趟東西。
安國公府,也給添了些禮品。
自己的閨女剛嫁進定國公府就得到了管家權,可見陶家是講究的人家。
所以,給自己閨女長點臉是應該的。
經過多天的準備,陶予安一家終于要踏上探親之路了。
這天,送行的人很多。
除了定國公夫婦和陶予平夫婦,還有皇帝、晁家人、聞家……
凡沾親帶故的全來了。
送行的隊伍浩浩蕩蕩一眼望不到盡頭,場面頗為壯觀。
出行的隊伍加上皇帝派來的隨行官員、儀仗和護衛隊,人數多達上千人。
足見皇帝對陶予安一家的器重。
“爺的小乖乖喲,爺舍不得你呀。”
“奶的小心肝,奶會天天想你的。”
陶遠銘和洛輕鴻抱著烏丫丫不撒手,眼里泛著淚花。
“丫丫,大伯也會想你的,天天想。”
“還有我,大伯母也舍不得你離開。”
“朕的乖寶,朕也舍不得你,要不你別去了,也不差你一個人。”
皇帝沒撈著抱烏丫丫,只好捏著她的小手。
“那可不行,說好了,我妹妹一家一個不落,全都去。”
玉無痕上前奪過烏丫丫,緊緊的抱在懷里,不樂意的反駁。
“切,小心眼。”皇帝白了玉無痕一眼。
玉無痕笑的欠揍,“這是我的小外甥女,我的心尖尖,你饞不來的。”
皇帝吹胡子瞪眼,“這是朕的鎮國公主,是朕的!”
“是我的心尖尖。”
“是我的鎮國公主。”
兩個國主幼稚的爭論起來。
烏丫丫的大眼轉過來、轉過去。
半響后,抬手捂住腦門,夸張嚎道:
“哎喲,吵的我腦仁疼。哦,我滴個老天爺啊,來道雷把我……”
“閉上你的烏鴉嘴!”眾人齊齊驚呼。
這話能隨便說出口嗎?不知道自己是個烏鴉嘴嗎?
……
送行儀式終于在眾人千叮嚀萬囑咐中結束,烏丫丫一家踏上了去無憂城探親的旅程。
晴空萬里,碩果累累,金秋送爽。
一路上充滿了歡聲笑語。
烏丫丫一家從小小的山村走出,心懷感恩,不懈努力,齊心合力,走出了一條精彩紛呈的奮進之路。
《荀子·修身》有云:道長且阻,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