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隊蓋房子的時候,老大老三都去幫過忙,當時就是李知青畫的圖。
據說那李知青是專門學這個的,那圖畫得可好了。
老三湊過來一看:“嚯!還真是,跟李知青畫得一樣好。”
易昭陽咧著嘴嘿嘿一笑,一蹦一跳地去把圖紙搶回來:“現在你們相信,昭昭能帶著亮亮哥和樂樂哥,一起圍院子了吧?”
“我的乖乖,”趙素芹拉著林翠云的手,“翠云,昭昭到底跟她爹學了多少東西?”
林翠云詫異地搖搖頭:“這我也不知道啊,我都不知道書歸會這么多東西,我只知道他書讀得好。”
易昭陽疊好圖紙,放進自己的小布包里,小大人似的吩咐著:“快吃飯啦,吃完干活,竹子還不夠哦!”
“好好好,吃飯吃飯!”趙素芹笑著去廚房里端飯,“那就讓昭昭帶著亮亮樂樂做吧,要是教會了亮亮樂樂,以后這倆孩子也多了門手藝,挺好的。”
老大媳婦兒跟著點點頭:“是啊,我看亮亮和樂樂也寵這妹妹,愛聽她的,就讓他們折騰去吧。”
吃過飯,仨小孩兒又上山了。
結果一上山就發現,郭嬸子帶著幾個人,蹲在陷阱旁邊,想要偷里面的野味呢。
林樂樂立刻跑上去質問:“你們干嘛!這是我們做的陷阱!”
郭嬸子的丈夫林二牛,一把把他推開:“小孩兒什么都不懂,這是林家溝的山,那山上的東西,就是林家溝的,怎么就是你家的了?”
林亮亮上去扶住弟弟,生氣道:“野豬已經給大家分了,大隊長說過,野雞和野兔我們可以自己留著,你們要吃,自己去挖陷阱!”
郭嬸子呸了一口:“你們挖陷阱的地,不是林家溝的地啊?小小年紀怎么這么自私?”
說話間,另外幾人就把陷阱里的野兔子給撈了出來。
林樂樂急哭了:“那是我們家的兔子,還給我們!”
林二牛擋在郭嬸子面前:“你敢搶,我揍你啊。”
林樂樂還想上去搶,易昭陽一把抓住他:“沒事樂樂哥,給他們。”
“哎,還是昭昭懂事啊,”郭嬸子笑道,“這知青家的孩子就是不一樣,我說昭昭啊,你多勸勸你媽,一直這么單著,人家都說閑話,讓她給你找個爸爸,多個人疼你多好。”
易昭陽仰著小臉瞇瞇一笑:“原來多個人疼自己這么好呀,那郭婆婆嫁給郭二麻,到時候二牛爺爺和郭二麻一起疼您,多好呀!”
“你……”郭嬸子臉色立刻變了,“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會說話呢!”
“不是郭婆婆說的嗎,多個人疼自己很好呀,”易昭陽裝出一副委屈巴巴的模樣,“昭昭說錯了嗎?”
郭嬸子臉青一陣紅一陣,不知道怎么說了。
林二牛拍她一巴掌:“你這瓜婆娘,在小娃兒面前這么丟人,趕緊給我回去干活去!”
林樂樂看著他們把兔子拿走了,眼淚大顆大顆地就砸下來:“那明明是我們家的兔子……”
“沒事樂樂哥,”易昭陽用小手給他擦了擦眼淚,“昭昭有辦法教訓他們!”
易昭陽說著,讓林亮亮在陷阱下面設了個圈套。
搞完之后,仨小孩兒圍在陷阱邊上,叉著腰邪惡地嘿嘿笑起來。
砍竹子時,易昭陽看到那棵粗壯的大樹,不自覺地就想到了周墨。
他應該已經在回京市的路上了吧?
此刻,周墨已經到京市了,他是跟父親坐軍用飛機回來的。
走之前,周墨還問了父親,他們什么時候會回來。
“很快就會回來,”周先生摸了摸他的頭,“選址已經確定了,等交接完事務,我們就要過去了。”
“小墨,”周先生蹲下來,非常認真地看著他,“你一定要努力,這樣,才能讓那些壞人斷了念想。”
“知道了,爸爸,”周墨鄭重地點了點頭,“我一定會努力的!”
回到京市后,周先生立刻詢問了關于易昭陽父親的調查結果。
秘書打開了文件:“先生,那個小女孩兒名叫易昭陽,他的父親,是易書歸。”
“什么?”周先生微微一驚,“竟然是他!”
秘書眉頭微皺點點頭:“好在易先生身份足夠隱秘,是受保護的。但是我們既然查得到,其他人未必不能鉆空子。”
“對,”周先生伸出手指點了點,“你這就派一隊人過去,保護易昭陽和她的家人,但是注意方式方法,不能驚擾他們。”
“是!”秘書立刻去辦了。
周先生交代好一切,才帶著周墨去了父親的老宅。
“小墨!”孫子來了,周老爺子高興得很,拄著拐棍迫不及待迎出來,一到周墨面前就半蹲下來,把小孫子抱了個滿懷。
結果被硌著了。
“哎喲,”周老爺子低呼一聲,放開孫子,摸著他胸前的東西問,“小墨,你這是什么呀?快硌死爺爺了。”
周先生趕緊上前來:“爸,您沒事吧?”
“沒事沒事,”周老爺子擺擺手,“我孫子來了,我高興得很,能有什么事?”
周墨把那個竹雕從兜里拿出來,笑著摸了摸上面的紋路,“爺爺,這是一個叫昭昭的小女孩兒送給我的。”
“小墨交朋友啦?”周老爺子笑著拿過那個竹雕,看了一眼,登時驚了一驚。
他扶扶眼鏡,又仔細看了看:“小墨,這個看著還沒做完,是那個叫昭昭的小女孩兒家里人做的嗎?”
周墨搖搖頭:“這是她自己做的,昭昭也說,這個還沒有做完,等下次見面,再送給我一個新的。”
“怎么了爸?”周先生不解地看了看那竹雕,“這竹雕有什么不對嗎?”
“你小子懂什么?”周老先生指著竹雕上的花紋,“這個手藝,可是韋氏一脈的手藝啊。”
看著兒子迷茫的眼神,周老爺子又嫌棄地瞥了他一眼:“你這個大老粗,跟你說你也不懂。韋氏是竹雕世家,他們家的竹雕可是千金難求。我跟韋老爺子熟,他送過我一件,我絕不會看錯,這就是韋氏的手藝。”
周先生也驚了,一個身在鄉下、才六歲的小姑娘,怎么會京市韋家不外傳的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