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通辯解,堪稱是爆殺。
這就好比指責一個男人犯下強奸罪,結果卻發(fā)現(xiàn)這人是個太監(jiān),有這個色心,沒這個能力。
呂氏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就在這時,曹流芳忙對張媽媽道:“時候到了,快把東西拿出來?!?/p>
張媽媽點了點頭,抬頭對朱元璋道:“皇上,嫡長孫死后,奴婢自覺愧對太子妃的囑托,正打算以死謝罪,卻突然跑來一個陌生的小太監(jiān),送了一件衣服給我,說是嫡長孫的奶娘留給我的紀念,奴婢覺得奇怪,料定這里頭有問題,結果回去之后,用特制的米湯浸泡,果然發(fā)現(xiàn)了問題?!?/p>
說著,她問:“皇上,皇后娘娘,可知給嫡長孫喂奶的奶娘是什么身份?”
朱元璋當然不可能忘,說:“咱當然知道,這位奶娘原是書香清流之女,因丈夫貪污被斬,妻女沒入宮廷為奴,因其做了一手好針線,深得皇后贊賞,皇后與此同時有留意到她身體好,人品好,心細如發(fā),是個細致周全之人,這才安排她給咱的大孫喂奶?!?/p>
張媽媽嘆道:“正因奶娘是個細心如發(fā)之人,感染痘癥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遭了算計,立刻著手展開調查,正經書香門第出來的大家閨秀,就是比我們這些做奴婢的有手腕,很快就查出了問題,可惜痘癥發(fā)作太快,她來不及稟報,也知道幕后算計之人不會輕易放過她,這才咬破手指,以血摻入特制的墨中,將真相藏于衣裳內,送來我這里?!?/p>
呂氏大驚失色,滿眼不可置信。
這怎么可能?
當年朱雄英死后,她散播謠言,讓人覺得是東宮的宮人伺候不周,才導致嫡長孫感染痘癥早逝。
為此,朱元璋一怒之下,下旨讓所有伺候的人陪葬。
事后,她又重新清理了一遍,凡是有所參與的,統(tǒng)統(tǒng)都沒放過。
如此這般謹慎小心,居然還被那該死的奶娘鉆了空子?
張媽媽飛快脫下外衫,用雙手高高捧起:“皇上,嫡長孫奶娘的血書就在這里,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誰也不會想到,這件關鍵性的證據,就穿在我身上?!?/p>
總管太監(jiān)孫德正要去拿。
朱元璋卻一腳將他踢開,大手抓過去細看。
這一看,朱元璋老臉陰沉得宛如一頭嗜血的洪荒巨獸,仿佛下一刻就要揮動爪子,將人活活撕碎。
呂氏驚懼到了極點。
不……
這不可能,一定是假的。
定是這兩個賤婢虛張聲勢,想讓她自亂陣腳,繼而露出馬腳。
“好,很好!”
朱元璋怒極反笑,反手將衣服遞給朱標。
朱標一掃,怒吼如雷霆炸響:“呂氏,是你,真是你害死了本宮的嫡長子?”
到了這份上,呂氏這個死硬派的祖師奶奶,依舊拼命喊冤:“不,不是的,妾身怎么敢……”
然而,這樣的詭辯之詞還沒說完,憤怒的朱標已然一巴掌狠狠抽了過去。
啪!
呂氏被扇得頭歪向一邊。
啪!
朱標又是一巴掌過來。
呂氏左右兩邊臉對稱挨了巴掌,臉頰高高腫起,火辣辣的疼。
朱綾見暴怒之下的朱標,連扇呂氏兩巴掌,下手又狠又準,心中一嘆。
果然啊,朱家子孫的血脈繼承朱元璋,都有些暴虐因子在身上的。
朱綾的前世,也不是個愛用暴力解決問題的人。
穿越到明朝,每次生氣,內心深處的暴力傾向蠢蠢欲動,恨不得將所有看不順眼的人都殺了。
這種暴虐因子,有點類似于《風云》中聶風家傳的瘋血癥,怒意上頭,總是控制不住自己。
她原以為親爹朱標與其他朱家子孫不一樣。
此刻才知道,朱標本質上的性情與朱元璋如出一轍。
只是平時自我約束力太好了,所以才讓人覺得他全方位遺傳了馬皇后仁慈寬厚的性子,造成了錯覺。
他一旦發(fā)起狠來,同樣可怕如兇獸破籠。
呂氏捂著火辣辣的臉頰,滿心滿眼的驚慌,痛哭流涕道:“殿下,您聽妾身解釋……”
“解釋什么?”
朱標雙眼充血,如欲噬人:“是你害死了常氏,害死了雄英,我真是瞎了眼了,怎么會寵幸你這毒婦?”
這番話,無疑是將呂氏的罪行給定死了。
朱元璋和馬皇后更是恨得快瘋魔了。
朱元璋怒意翻騰:“你這毒婦!害死咱的兒媳,害死咱的大孫,若不將你千刀萬剮,剁成肉醬,如何能消咱的心頭之恨?”
朱允炆急得跪在地上,哭道:“冤枉,冤枉啊!皇爺爺,我娘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求您明察啊!”
母子乃是利益的共同體。
一旦坐實呂氏害死原配和嫡長孫的罪名,他別說繼承皇位了,來日便是想安安穩(wěn)穩(wěn)做個親王都難。
“閉嘴!”
朱元璋怒斥道:“呂氏惡毒!你也不是什么好東西,咱和標兒都還沒死呢,你們母子便這樣急不可耐,害死了常氏和雄英母子,接下來還想做什么?”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朱棣忽然想到什么,神色劇變道:“未來大哥感染風寒去世,是不是你搗的鬼?大哥身體一向不錯,怎么會被一場風寒輕易搞垮呢?”
朱柏看到兩個世界對比,另一個世界自己被朱允炆逼得**而死,不由冷笑道:“大哥是父皇的嫡長子,未來呂氏轉正,朱允炆這小子就成了事實上的嫡長孫,沒了嫡長子,皇位自然而然就落到嫡長孫頭上了,作為嫡長孫的生母,呂氏自然母以子貴成為皇太后。”
朱樉倒吸一口涼氣:“好毒辣的心思!”
眾人看著呂氏的眼神,一下子全變了。
呂氏是想著除掉常氏、朱雄英、朱綾等對他們母子構成利益威脅之人,唯獨朱標不在其中。
畢竟歷史上嫡長子早逝,皇帝傳位給嫡次子的例子比比皆是。
且古代有‘國有長君,社稷之幸’之說。
在年長經驗豐富的兒子和年幼的孫子之間,皇帝往往會選擇兒子,避免主少國疑,導致大權旁落,造成政局紊亂,朝政動蕩。